減輕村級組織工作事務負擔、精簡村級工作機制和牌子、改進村級組織出具證明工作……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、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》(下文稱《意見》),旨在進一步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,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組織保證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整治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頑瘴痼疾,建立基層減負常態化機制,激發基層黨員、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。從下大力氣解決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問題,到要求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,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,經過堅持不懈努力,黨風政風煥然一新,社風民風持續向好。
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?!兑庖姟啡绾螢檗r村基層組織進一步減負?
減負擔、簡機制、減牌子,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成果,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
章福堂是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區民權村黨委副書記。身處基層一線的他,提起當年的“牌子多”記憶猶新:上墻制度89個、門牌7個、涉及19個區級部門,“牌子太多,以至于群眾辦事都找不著北”。
2019年是黨中央確定的“基層減負年”。章福堂直言,“從那時開始變化愈發明顯”。五通橋區開展“制度上墻”和“一室多牌”整治,全區共清退內設機構、村(社區)重復掛牌115個,清理閑置微信、QQ群108個,進一步釋放了基層活力。“形式少了,效率高了,能夠將更多的精力花在干事創業的‘刀刃’上!”章福堂說。
改變不止發生在五通橋區。三年來,黨中央出臺一系列部署為基層干部減負,各地區各部門出實招硬招,釋放了鮮明信號,解決了一些頑瘴痼疾,剎住了一些不正之風。
甘肅省張掖市持續清理規范整合各類政務APP、微信群,對濫用積分排名、過度強調留痕等問題說不;
重慶市搭建基層智慧治理平臺,形成數據“一次采集、多方利用”,提升街鎮社區工作效率,減少工作報表約1/3;
貴州省出臺新規,要求省級發文數量壓減30%以上,政策性文件、綜合報告原則上不得超過5000字……
各地給基層減負的創新探索不斷豐富,引發基層干部和群眾的關注和好評。
“持續抓基層減負的問題,體現出中央對于形式主義問題的重視程度。”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建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田坤說,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形式主義的問題比較復雜,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。
“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”。本次出臺的《意見》深化拓展基層減負工作成果,把村級組織和村干部從形式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,讓基層干部騰出精力和時間為村民多辦些好事實事。
《意見》目標明確、導向清晰,從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兩方面對村級組織的職責進行了規定。
在責任清單方面,明確規定了村級組織在工作事務、工作機制、出具證明等方面的詳細職責;
在負面清單上,明確要求各級組織不得要求村級組織承擔行政執法、拆遷拆違、招商引資、安全生產等事務。
“一站式”服務、“減證便民”……減負成果惠及群眾,村民更有幸福感獲得感
村級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村民群眾的橋梁紐帶。為村級組織、村干部松綁減負所產生的實效,歸根結底要讓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。
對湖北省宜城市孔灣鎮呂崗村村民鄭某來說,拿到自家房子的不動產權證是最近的大喜事。更讓他感到舒心的是,“拿證手續沒想象的那么麻煩”。
辦理不動產權證一度是項“大工程”,村民們要先向村委會申請開具人口信息、身份信息、房屋面積等一系列證明材料。為核實信息,村干部經常要多次入戶核查、走訪當事人,才能開出證明,不僅耗費大量工作時間和精力,還存在證明內容不準確等風險。
出具證明材料是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工作之一,但一段時間以來,一些繁瑣、不必要甚至“奇葩”的證明事項不但累了群眾,也讓村干部們無所適從?!兑庖姟分?,“改進村級組織出具證明工作”被列為主要任務之一,要求持續開展“減證便民”行動,依法依規確定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。
群眾少跑腿、數據多跑腿。不少地方在完善基層治理領域數據資源共享上下功夫,采取網上核驗等方式,最大限度減少村級組織出具證明事項。
從去年10月起,宜城市整合國土、林業、水利、道路等各類規劃數據,全市國土空間各類規劃信息實現互通共享。群眾辦理不動產權證時,只需拿著戶口本到鎮便民服務大廳,查詢不動產登記系統數據庫找到宗地單元號,規劃面積、建筑面積等一目了然,核實后可直接層報審批。今年,宜城市印發《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任務清單》,涉及18項重點整治工作任務,其中包括嚴格規范村(社區)出具證明事項工作。經梳理,該市村級組織需承擔的證明事項由54項進一步精簡到16項。
“減負”不減服務,在基層減負常態化工作中,農村基層治理水平穩步提高。
《意見》要求,整合村級組織和工作機制辦公場所。以村民群眾為對象、村級組織能夠承接的公共服務事項,原則上全部在綜合服務設施中提供,實行“一站式”服務、“一門式”辦理。
去年以來,“殘疾人補貼一件事”改革在江蘇省常熟市啟動。“殘疾人補貼一件事”服務主要涵蓋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、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等5個部門的7項業務事項,以殘疾人證辦理為基礎,將相關業務整合歸并為一張《常熟市殘疾人補貼“一件事”聯辦申請表》。殘疾人員領取殘疾證后,家庭成員只需到各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綜合窗口,就可以辦理相關補貼業務,有特殊困難的還能申請上門服務。村級窗口工作人員審核申請材料后,指導填寫“一件事”聯辦申請表,后續將材料一并轉交鎮級部門審批處理,補貼直接打到申請人的卡上。
原來辦理殘疾人補貼申請材料數有20項,現在減少到7項,且僅需提交1次就能辦理。鎮、村兩級各負其責,實現申請材料“一次提交、多次復用”,程序簡化,效率提高,村干部的工作量也隨之減少。原來需要跑5個部門、7個環節辦理的業務,現在只需到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跑1次,一個環節、一次性辦成補貼業務。村民辦事更便利,獲得感、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。
“減負不是減責任,而是讓村干部從形式主義和紛繁的瑣事中跳出來,把時間投入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、為鄉村振興謀發展上。”在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看來,基層減負要注重工作實效和群眾感受,在減負的同時還要提質,從而把減負成果真正轉化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把減輕工作負擔成效轉化為干事創業、擔當作為的動力,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
堅決杜絕簡單以設機制掛牌子安排村級組織任務、以填報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調度村級組織工作、以“是否留痕”印證村級組織實績等問題??h級黨委和政府應整合各黨政群機構要求村級組織填報的各類表格,每年年初統一交由鄉鎮安排村級組織按規定頻次填報……《意見》突出源頭治理和制度建設,強調建立以解決實際問題、讓村民群眾滿意為導向的村級組織考核評價機制,體現了中央對改進基層治理的堅定決心。
“以前光是忙著回復信息都來不及,怕一個材料報送不及時就耽誤考核評價,現在我們能騰出更多時間為群眾干實事了。”宜城市板橋店鎮兩河口村黨支部書記包興鋒說。在減負之前,包興鋒手機上有25個微信工作群,整天叮叮聲響個不停,“收到請回復”是必然要求;現在,工作群僅僅保留了2個,所有的工作任務周一清單式部署、周五條目式匯報,拍照打卡、視頻留痕成為了“過去式”。
近幾年,在村黨支部帶領下,兩河口村以清廉村居建設為抓手,貫徹落實“五務公開”“四清單一流程”等規章制度,引導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,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:村頭新建了文化廣場,破舊的污水、雨水管道實現了翻新改造,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大大提升。
民族要復興,鄉村必振興。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、廣度、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,必須以更有力的舉措、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,既是改善鄉村治理的抓手,也是重要保障。
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在第六部分強調“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”,同時將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”放在首位。
《意見》進一步明確,村級組織包括村黨組織、村民自治組織、村集體經濟組織、村務監督組織和其他村級經濟社會組織,是黨和政府聯系村民群眾的橋梁紐帶,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。
與此同時,《意見》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,把黨的領導貫徹到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、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全過程各方面。
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方劉認為,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、力量之源,要把黨建引領貫穿于鄉村治理的各方面全過程,毫不松懈緊抓作風建設,強化基層干部理論武裝,切實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、創造力、凝聚力、戰斗力,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。
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(原文有刪減)